永久免费A片在线观看全网站

聯系我們 

公司:梅州市騰達安防設備有限公司

網址:http://www.monikahandicrafttapestry.com

地址:梅州梅縣區新縣城新滿街66號

手機:13723691517 劉經理


首頁 > 行業資訊 > 正文

奧運裝備科技賽 越來越智能化和隱形化1
2016-08-15 21:17:38   來源:   評論:0 點擊:

北京時間13日凌晨,我國獲得了場地自行車女子團體競速賽冠軍。兩位中國姑娘,戴著中國風運動頭盔,收獲了我國自行車奧運歷史上的首枚金牌。
  
       除了頭盔,吸引觀眾注意力的,還有姑娘們腳下的自行車。這種自行車只有一個齒輪,無閘,科技含量頗高,目的就是讓運動員們能“快到飛起”。
 
  高科技運動裝備,正在吸引更多眼球。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北京國體科技開發服務中心總經理黃希發博士一直在關注奧運賽場上的“黑科技”。他內心最迫切的期待,是能有更多中國企業參與到競技體育科技產品的研發中來。

 
  更多高科技裝備用于日常運動訓練
 
  本屆奧運會,排球賽場上動用了鷹眼系統,解決可能出現的爭議;長距離游泳比賽的泳池底下,用上了LED顯示屏,貼心告訴運動員他們還剩多長距離到達終點;射擊賽場使用了激光電子靶系統,數據精度進一步提升……奧運會臺前幕后,各路炫酷玩意兒悉數登場。如果把他們集齊了,大概也能再順便開一場科技博覽會。
 
  當然,這些只是競技體育科技產品的冰山一角。
 
  更多更“狠”的科技手段,用在了運動員日常訓練中。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運動員要了解自己和對手的實力;教練團隊也要掌握運動員的技術特點、體能狀況,制定科學訓練方案。一塊獎牌的背后,是一整套科學訓練體系。
 
  “我們用得最多的就是視頻分析技術。”黃希發表示,現在主流視頻采集頻率為每秒50幀,如果對特定行為點進行分析,則能以每秒500—1000幀的高速攝像對運動員動作進行捕捉和采集,并分析運動員各項細節的技術指標。他記得,當年劉翔的教練團隊,用攝像機捕捉其動態,將劉翔在110米欄訓練中的跑動全程制成一張圖。他們看著滿圖的“劉翔”,分析他每個關鍵節點的動作做得是否到位。
 
  體育裝備發展趨勢:智能化和隱形化
 
  科技的進步,確實曾帶來體育成績的大幅提升。1963年,由于玻璃鋼撐桿的使用,撐桿跳高項目成績的提升幅度超過過去20年的總和。然而到了現在,在材料改善和人體工學設計優化上,運動裝備的改進幅度已到達極限。除非使用新材料,否則很難再有革命性的變化。
 
  與此同時,智能化也成為運動裝備界的一股新潮流。近幾年來,可穿戴設備已成為專業運動員訓練中的助手。黃希發介紹,在足球訓練中,運動員會穿上內置傳感器的背心,教練團隊就能監測他們的跑動距離、跑動速度、跑動軌跡和心率等多項數據。
 
  黃希發判斷,未來可穿戴設備會更加隱形化,甚至成為衣物的一部分。這些設備未來不僅可以“被動記錄”數據,還能對運動員施加“主動刺激”,提升他們的興奮度。
 
  在體育科技上,我國也在“憋大招”。
 
  比如這次出現在奧運賽場上的激光電子靶,就不算新鮮。國內已有相關公司研發了具有國際知識產權的激光電子靶系統。再如游泳項目,一直采用的是歐米茄公司的視頻圖像計時判斷系統。黃希發透露,體科所、國體科技正合作研發視頻圖像觸壁計時判斷系統和游泳水下動作分析系統,相關軟硬件今年年底就能在游泳隊中測試運行。
 
  大眾體育發展也能提升競技體育科技范兒
 
  北京國體科技開發服務中心市場經理何聰坦言,在可穿戴設備這方面,我國企業確實研發出了不錯的產品。但是在算法上,還是國外企業更勝一籌。“他們一款設備能分析的指標,多達300余項;國內公司如果能分析到40多項,就已經相當不錯。”技術上,我國和國外不是沒有差距。
 
  在大眾健身領域,中國企業表現可圈可點。但是,由于受眾群體相對局限,我國競技體育運動裝備發展步伐確實不如國外。
 
  “以前是各玩各的。體育人自己玩體育、自己做科研,社會力量參與相對較少?,F在提倡‘互聯網+’,一些大公司也在介入,單打獨斗的局面正在改變。”黃希發說。
 
  何聰說,當體育是少數人的“游戲”時,鮮有企業愿意費心去研究體育裝備;而當體育真正大眾化,瞅準了商機,企業也就愿意投入。這投入的成果,應用到大眾體育的同時,加以升級,也能用到競技體育。當然,也可以走“自上而下”路線,企業先在競技體育中謀求一席之地,將運動裝備“減配”后再推而廣之。
 
  “隨著體育產業的發展,再借著這次奧運會的東風,我相信越來越多的企業會進入運動裝備研發領域,形成井噴式的發展態勢”黃希發展望道。

上一篇:傳感器技術不斷完善,助力移動機器人規避障礙
下一篇:最后一頁

分享到: 收藏